本本,看一看点一点,谁知道你掏的是日记本还是老黄历?
这不胡吊扯么这不?
就没见过做工作这么做的。
然而张叔叔压根就没有打算用自己的大脑来做事,他呵了一口气,竟是天冷出现了“白雾”,戴着手套的张叔叔朝前面一指,“这条路直通县城,可以在县城和陈庄镇之间取个中间点。道旁用地可以打个申请,但最好是在这里。”
说话的时候,一份折迭起来的丰邑县地图上,居然有个小圆圈。
“这是……营子河?”
“这条河不错,可以拿来运粮。”
“啊?”
思维已经完全跟不上张叔叔节奏的一帮人,此刻彻底傻了眼,他们感觉这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。
全程只想阿巴阿巴阿巴……
张叔叔其实也没搞明白很多事情,但这不妨碍因为有好兄弟刘远山的指点,他现在至少了解自家那个好大侄儿,正打算把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送上“火山口”。
逼迫基金会不得不提心吊胆的同时,还得全力以赴支持“张安教育”的公益事业。
别问,问就是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。
至于张大安……他也是个孩子,他也是花朵,就是比较大而已。
“张、张主任,为什么办校还跟运粮有关?”
“是这样的,学校建设工地规划好之后,小工、力工和技术要求低的工种,会从学校招生范围内招工。这一点,我之前已经说过了,对不对?”
“呃……对。”
“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的,优先录用,优先培训。”
“啊?”
“我知道很多农村家庭,觉得小孩稍微大一点,能给家里帮忙,就不用读书了。但在家里帮忙,也不过就是田里收收弄弄。种一年的田,未必及得上在工地上做工一个月,是不是?”
“是。”
“工资,一天二十五块钱起步。学校建设分批分期,周围村小只有一二三年级的优先,争取两年之内,完成全部六个年级的年级班级建设。全面开学,就是全面竣工,期间会组建专业的施工队,专门以学校建设施工为主。这样也能长期保证本地学生的家长,能够一直有活儿干。”
“……”
“……”
“……”
感觉像是在听天书,别说彭城市本地的区县随员彻底傻了,连江口省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青年才俊们,也是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