卜啥的,结果最后变成了张正东给他们添上了二十双筷子。
也算是这帮老乡能耐,真就车斗里塞了十八个成年人,还不算几大筐蔬菜占地方。
一路过来尽吹风了。
要说也确实有点儿不好意思,但张叔叔正愁着过年冷清呢,他现在计划安排略有调整,索性也懒得回沙洲。
正月里在元宵节之前,他打算把陈庄镇都转一下,了解了解看本地能产出点儿什么。
实在是没有,就自己搞,农科院抓几个学者过来指点指点,问题不大。
也用不着去跟自家侄儿商量。
毕竟之前铁哥们儿刘远山曾经说过,哪怕是卖长豆茄子还有辣椒,也能搞出个地方特色来。
张叔叔觉得铁哥们儿说得一点都对!
“只管吃只管吃,我买了整整一只羊腿挂着,本来想烧烤的,索性切了烫火锅。还有萝卜,正好正好,你们送大萝卜过来,那真是‘及时雨’啊,萝卜才能吸味道……”
狗肉火锅涮羊肉,倒也没有串味儿,盖因狗肉是有个狗肉馆子的厨子,用了洋葱来腌渍,里面加了胡椒面花椒面,吃起来那完全没有异味。
具体加了什么腌料,张叔叔其实吃不出个所以然来,他只是单纯觉得好吃。
好吃就行了。
“张主任,你咋不回家过年?”
“马上就要开工的,我回去过年,到时候初七初八开工,出事情了怎么办?要先保开工,年随时好过的。再说我家里也还有人的,老的身体健康,小的也……也身体健康。没有需要担心的地方。”
“张主任,喝酒不?”
“你们还有驾驶员,就不喝了,安全第一。”
“行,听张主任的。”
带了两坛子高粱酒,不是农家土酒,而是陈庄镇的镇办高粮酒厂,散酒卖给本乡本土,偶尔产量高,基酒卖去彭城或者远一点江淮省酒厂。
不上量,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。
张正东索性就跟他们聊起了有啥能从地里折腾的东西,结果聊了一会儿就彻底无语。
“种高粱?噫,不行不行。高粱不是主粮啊,没办法上产量。”
“是化肥还是农药不够?”
“要保口粮啊,除了自己吃的,还有公粮。收购价是死的,但产量有个底,县里也有任务。当然比以前肯定要好一点,至少有钱。就是攒不下多少。”
“沙洲那边种稻也赚不到多少,我们大队一户大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