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勉,终日如同牛马,他很节俭,一分银子恨不得掰成两半花。
他的勤勉给了大明,他的节俭,都变成了丁亥学制的投资,都变成了十八座大学堂,变成了给学子们的膏火银,让学子至少读书的时候,不会为了五斗米而折腰。
只不过,和吕坤不同的是,哪怕朱翊钧失败了,也没有人会嘲讽他,因为朱翊钧做这一切的动机,仅仅是因为:
遍地哀鸿满地血,无非一念救苍生。
他是皇帝,他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,他就得这样做,肩抗日月,扛起江山社稷,带领大明走出危局。
历史上的万历皇帝,倒是个放得下的人,斗不过朝臣,自己往后宫一躲就是三十年,卸下了所有责任,别说奏疏,连任免官员都不做,直到萨尔浒大败,大明那时候就已经死了,只不过是惯性之下还没倒下。
他一个人,爽是爽了,给天下人带来了苦难,而后把这些苦难,绵延了三百年之久。
大宗伯沈鲤、少宗伯高启愚再次上奏,请定王国光谥号文定,朱翊钧批准后,给王国光加官一级,安葬在了金山陵园,位居大明功臣之列。
张居正在王国光头七那天,从天津府赶回了京师,送了这位老战友最后一程。
而户部全员出席,参加了王国光的葬礼,对于户部而言,王国光就跟祖师爷一样。
在万历维新之前,户部就是个人人都能踩一脚的衙门,谁都能对户部官员啐一口痰,每年过年关的时候,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在骂户部,连皇帝也骂。
因为国帑内帑度支,就只能做三个月,官员的俸禄都没有。
自万历维新之后,户部才成为了真正的户部,户部诸多官员,可以挺起腰杆做人,而不是看到同僚,只能掩面而走。
如果皇帝不出手,户部诸多官员也会出手。
没人会把来之不易到手的权力,就这么轻易的交出去,天下税赋归并朝堂,是户部真的有资格称之为户部的根本政策,谁要动摇这条政策,谁就是在动户部诸多官员的印把子。
皇帝打了廷杖下去,再没人敢对王国光的身后名,胡言乱语了。
朱翊钧对这一个结果还算满意,将四十三名官员流放辽东,而后下旨将吕坤斩首示众。
阁臣们没有封驳皇帝的圣旨,下章到了刑部复勘,刑部大理寺复勘后,写好了驾帖呈送御前,吕坤将会在秋后问斩,也就是陛下驻跸松江府回京后。
之所以要秋后问斩,主要是为了调查吕坤是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