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江远洋商行,已经完全有能力垄断一些货物,比如棉布生意。
松江府拥有全大明、全世界最多的棉纺工坊,包含了家庭式作坊、人数不足二十人的小工坊,人数超过千人的大工坊,还有数个机械工坊。
而这些机械工坊和大工坊,完全掌控在松江远洋商行的手里,或者说,有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资料,才能达到松江远洋商行的准入标准,加入工坊。
机械工坊和大工坊的成本一定更低,规模效应导致的成本降低。
并且松江府本地棉花,并不能满足棉纺的生产,需要从大明腹地或者海外,采买棉花,超过五成的棉花原料,需要从外采购的局面,这让垄断变得更加简单。
因为这些采买棉布的行商,大多数都隶属于松江远洋商行,只要想,就可以做到。
大明势要豪右、富商巨贾们之所以还没有将所有的小工坊、家庭作坊给挤死,完全是孙克弘和第一任松江巡抚汪道昆有过约定,发财不要发绝户财,要给别人留口饭吃。
远洋商行可以拿走七成的海外订单,但剩下的三成要留下来,给人活路。
在孙克弘看来,这个绝户财的意思是:搞垄断,会被朝廷搞得绝户,这真的是绝户财了。
相应的棉花的原料,尽量使用海外棉,而非本地棉,把本地棉留给中小型工坊和家庭式作坊。
远洋商行嘛,自然要出海去,去海外开拓。
万历开海二十二年,名叫垄断资本的庞然大物依旧在水面下,而非浮出水面,汪道昆和孙克弘的君子协定,之所以在汪道昆离任之后继续履行,是朝廷有形的军靴,踩在了无形的市场上。
垄断的危害,在万历维新之前,就讨论的很明白了,张居正那一句天下困于兼并,就是最终的归纳和总结。
“让松江知府胡峻德召开公议会,把这些商贾们召集起来,把政策讲清楚讲明白,这种定价方式背后的好处和坏处。”
“至于夷人的反对,不必理会。”朱翊钧下达了明确的旨意,对内部解释清楚,至于海外这些夷人,他们没有资格反对。
该强势、该霸道的时候,一定要强势和霸道。
现在是完全的卖方市场,是这几个总督府需要大明的货物,否则他们的白银,只会被泰西给朘剥干净,还换不到什么。
全年均价去定各种货物的价格,虽然有部分的货物会涨价,但有部分货物会降价,这对夷人而言,已经是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了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