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有足够的粮食、武器、合格的士兵,会自发的保护本卫所的利益。
那么这一个个卫所,就是一颗颗的镇夷钉,能世世代代镇守安南,如此三代人,安南,就会和云南一样,永远属于大明了。
大明收复河套,发生了一件并不引人注意的事儿,当时陕西总督石茂华,奉命把卫所外迁到了河套,河套混乱的局面,才逐渐消失。
卫所制度不是无敌的,它最大的缺点,就是需要田土这种生产资料。
廷议足足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结束,最终确定了一整套的政策,征伐、迁民、设立军屯卫所、提供武器粮种、长期减免税赋、卫所田土不可买卖长租等等一系列的制度。
矛盾说是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论。
矛盾是普遍存在的,调节各阶级、各个利益团体的利益矛盾就是朝廷存在的使命。
要调节矛盾,就要将一个矛盾拆开无数个小的矛盾,最终在这些小的矛盾里找到主要矛盾。
解决主要矛盾后,一些次要矛盾就会缓解变得更加容易解决,也有可能已经解决。
但只在次要矛盾上使劲儿,不仅无法解决次要矛盾,还会让主要矛盾复杂化,变得更加难以处置。
显然,戚继光把大明要征伐安南这件事,分成了两个部分,军事胜利和政治胜利,因为大明军容军貌军备军纪的断档领先,让军事胜利变得非常容易,但政治胜利,很困难。
再把政治胜利这个议题剖开去看,就会发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,是安南人抵抗意志和防止大明内鬼窃取胜利果实;
而这两个主要矛盾,都指向了一个解决办法,军屯卫所。
再把军屯卫所的历史教训总结之后,就发现卫所败坏的主要矛盾,则是兼并,想办法不让卫所失去生产资料,就成为了关键问题的关键部分。
廷议庙算之后,这件事仍然不会下决策,而是送往广州地方,询问广州地方官吏们的意见,并且还要询问前线指挥们的意见,刘继文、万文卿、陈璘、骆尚志,这些地方更接近安南,更加了解安南的情况。
结合地方的建议,最终完善政令,进行推行,就是万历年间在矛盾说指导下建立的决策机制。
“陛下,吕坤案定在了七月最后一天。”刑部尚书王家屏奏闻了一件事儿,吕坤的刑期定了,这个在王国光死后跳出来的跳梁小丑,经过了数月的严密稽查,最终将其同党尽数抓捕归案。
八月是万寿圣节这个月,原则上,这个月不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