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实是看花了眼。”
“人就这样,很是善变。”
他甚至有些庆幸,就这种事,发生在别的皇帝身上,别说推心置腹的信任了,不埋伏五百刀斧手,都是皇帝心怀宽广,圣恩浩荡,而他效忠的陛下,居然下意识的为他找了个合适的理由。
到这个时候,陛下把冯保、张居正、戚继光三个人的提醒都忘干净了,这三位,总是告诉朱翊钧,人是靠不住的,因为人是极度善变的,人甚至不能共情以前的自己。
“朕倚先生、戚帅文功武治,才有了今日之盛,京营兹事体大,不来这么一下,朕无论如何也无法下定决心继续改制。”朱翊钧之前就否定了戚继光边军野战营兵建设的奏疏,他如此作为,提醒皇帝,就解释的通了。
戚继光再摇头说道:“谢陛下厚爱,臣惭愧。”
看花了眼就是看花了眼,给自己找个理由遮掩,反而有欲盖弥彰的嫌疑,导致君臣滋生间隙,戚继光没有选择就坡下驴,而是实话实说,实事求是。
“朕有一点想法。”朱翊钧把两本奏疏放在了一起,开口说道:“这二十七个边方步营,应该想办法建立,不仅仅是这二十七个步营。”
“西晋两个皇帝被匈奴人俘虏,西晋灭亡,东晋建立;北宋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,北宋灭亡,南宋建立。”
“英宗皇帝北狩,被瓦剌人掳走,但大明却打赢了京师保卫战,击败了也先的瓦剌人,守住了江山社稷,还把英宗皇帝给要了回来。”
“景皇帝、于少保、石亨等人所倚仗的,是北直隶、山东等地的备操军和备倭军,这些预备军入京后,打赢了瓦剌人。”
“只有一把刀的时候,这把刀再锋利,也有可能折断、损坏、伤到自己,而有了两把刀后,一把不好用了,还能拿起另外一把。”
大明就是这么不同,京师保卫战在皇帝被俘的情况下,还能打赢,军屯卫所在发力。
朱祁钰、于谦、石亨、就是再厉害,他们没有可用之兵,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朱翊钧谈了自己对土木堡之变的看法,朱祁镇带着京营打输了,而朱祁钰带着备倭军、备操军打赢了,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,就是朱祁钰,还有兵可用。
大明朝廷一直到崇祯年间,依旧不缺少忠于朝廷的兵马。
如何防止京营骄纵化,其根本就在恃国家之大,矜民人之众这两件事上。
张宏在旁边只有惊骇,陛下并不擅长戎事,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儿,可是此刻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