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走完了鲁迅和梁实秋等人五年的路!
京城印刷厂,国内研发的激光排照系统立了大功,可在一整页报纸上迅速组成文字和图像,比传统的人工排版、校对快了十倍以上。
“同志们!这个国产系统就是好用!”印刷厂的副厂长向全厂报喜。“过去,我们只有不涉及复杂排版的报纸,可调用人力做到一日一更新,像那些文学杂志,既要附图,又要随意增减页数,调整字号大小……一直以来都要花很长时间来提前准备!”
“现在不一样了!”
“六月份在老山,余教授新作《共同警备区》就是在三天内印刷出上千册,支援前线!现在这一系统也轮到了我们厂用上,用在《文艺报》上。没想到又是余教授的!”
余切赶到印刷厂,副厂长向他介绍说“我们就像是印刷报纸一样的,印刷你们的文学杂志。”
他忍不住大笑起来:这不就像是后世的名人们在公众平台上撕逼吗?
读者本能会被那些发文迅速,立场清晰的声音所吸引,并最终促使那一方赢得论战。
1988年,在新的印刷条件下,这种高强度论战的基础已经满足了。
《当代》杂志社自然不会明白,等到他们写文来反驳自己,他们早输了!
九月中旬,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众人前往登州。阅读过程是半封闭式的,除了余切、程荒煤等少数人,其他人原则上都不许随便出入。
在这期间,一场史无前例的论战发起了。
先是一篇《‘当代’的‘内幕’》,一语双关的表明“文坛中存在对外省乡土作家的偏见和歧视”,接着,又是一通介绍路垚对《平凡的世界》创作过程的科普文章。
文章发表在《文艺报》上。
“文坛有四大美编之说,就是四个著名的美女编辑,在著名作家面前这些娘子军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!津门作家蒋梓龙就曾遭遇到两名美女编辑的抢稿,他在犹豫不决中,去了一趟卫生间。等他从卫生间回来,稿件已经不见,桌上只有一沓厚厚的钞票。”
“论雅观?也是有的。一些名编去拜访作家约稿前,会专门通过中间人联系,请去游山玩水,绝口不提约稿一事,游玩的今天时间谈文学、谈宇宙、谈古今大事。最后才可怜巴巴的说一声,要约一篇短篇,作家吃人手短,当然答应写下来——实际上往往发展为中篇甚至长篇!”
“更多的还是执着!我这里列举文联出版社一位女编辑,得知路垚有要出版,蹲在他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