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挥退窦静,独自在殿中踱步,心潮难平。
原来,治理国家,除了权谋、兵锋、吏治,还有如此精妙而强大的力量潜藏于市井之间,关乎人心向背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自己以往,实在是坐井观天了。
与此同时,两仪殿内的李世民,也接到了类似的汇报。
“哦?市面恢复平静了?”
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朱笔,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。
“朕早说过,区区债券,能掀起多大风浪?以我大唐之国力,朕之威望,到期偿还,岂有疑义?”
“之前不过是些无知商贾庸人自扰罢了。”
他将市面的好转,完全归功于自己的权威和朝廷的信用背书。
在他看来,农具推广是好事,但与债券风波平息并无直接因果。
只是时间上的巧合,或者,是那些商贾终于想明白了,认清了大唐朝廷不可动摇的实力。
“太子前番还忧心忡忡,看来确是年轻,见识浅了些。”
李世民心中暗道,一股帝王特有的自信充盈胸臆。
他觉得,自己对大局的把握,终究远胜于太子。
这种认知,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。
待来年开春,对高句丽用兵取得阶段性胜利后,可以视情况再次发行债券,以筹集更多军费,彻底解决东北边患。
在他看来,有了这次“风波平息”的经验,下次发行必将更加顺利。
他并未意识到,这次风波的平息,核心在于“信心”的修复,而非单纯的武力威慑。
就在大唐内部因债券风波平息而氛围转缓之际,针对高句丽的秘密行动,已然展开。
李承乾亲自召见了那支由旅帅陈镇统领的二百人“奇兵”的代表。
这些士卒经过数月严苛乃至残酷的非传统训练,气质已与寻常府兵迥异,带着一种猎食者的专注与冷静。
“尔等此行,任务有三。”
李承乾的声音低沉而清晰,在密闭的室内回荡。
“其一,尽可能刺探高句丽境内兵力部署、粮草囤积、要塞布防等情报。”
“其二,伺机焚毁其关键粮秣囤积点,乱其军心民心。”
“其三,若有机会……”他顿了顿,眼中寒光一闪。
“刺杀泉盖苏文及其核心党羽!能除苏盖文者,赏万金,封侯爵!”
陈镇等人单膝跪地,甲叶发出轻微的摩擦声,齐声道: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