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其四,于经济民生。”
李逸尘开始触及更核心的领域。
“殿下,东宫债券,如今是实物凭证。若纸张足够廉价、且防伪技术能跟上,未来是否可以考虑,发行一种更小面额、专门用于市场流通的‘纸钞’?”
“以其替代沉重的铜钱,便于商旅携带,促进货殖流通。”
他内心清楚,这是走向纸币的关键一步,宋代的交子、会子便是如此起源。
但他只能引导李承乾想到这个方向,而不能直接说出纸币概念。
“纸钞?”李承乾震惊了。
“用纸当钱?”这想法太过颠覆。
李承乾也知道当下部分民众将债券充当钱币来时使用。
那是因为两年后可以兑换真正的钱币。
只是直接当钱币使用,这对于李承乾的冲击非常大。
“并非以纸本身为钱。”
李逸尘耐心解释。
“而是以其为凭信,代表存放在官库或指定柜坊中的铜钱或绢帛。”
“持有人可凭此‘纸钞’随时兑换回实物钱绢。”
“因其便携,自然会逐渐在市场上流通起来。”
“当然,此事关乎国本,需极度谨慎,必须有充足的锚定物,且严格控制发行量,建立绝对信誉。”
“但若无造纸工艺的革新,此事根本无从谈起。”
他内心知道,信用货币的诞生需要极其复杂的条件。
但这不妨碍先在理论上播种。
李承乾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,用一张轻便的纸,替代沉甸甸的铜钱?
这想法简直石破天惊!
但他仔细一想,若真能保证兑换,对于大宗贸易确实方便至极。
“还有,”李逸尘不等他消化,继续列举。
“民间契约、账本、户籍登记,皆可用纸。”
“若能推广,则民间纠纷因契约不清而减少,官府管理户籍、征收赋税亦更方便。”
“医者可用纸记录药方、脉案,流传后世。”
“工匠可用纸绘制更精细的图样。甚至可用纸记录农时、天象……其用,无穷无尽。”
他最后总结道。
“殿下,纸之革新,看似只是一物之变,实则可能撬动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。”
“它能让信息传递更快、更广,让知识积累更易,让商业活动更便捷,让官府管理更精细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