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面并非无人之境。从今日起,谷口警戒再提升一级,巡谷范围扩大!同时,杨茂,你带人开始尝试用张队正带回来的盐土,按我之前说的方法,进行提纯试验!”
“是!”众人轰然应诺,士气高涨。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路径,之前的忐忑化为了更加坚定的行动力。
胡汉看着重新忙碌起来的人们,目光深邃。野熊谷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了,他们开始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。下一步,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,将潜在的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,并应对可能到来的、来自同类的挑战。发展的道路,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。
第十四章盐踪与来人
张凉带回的盐碱土,成为了野熊谷新的焦点。在胡汉的指导下,杨茂带着几个心思细腻的妇人,在溪边开始了笨拙却充满希望的提纯尝试。他们用粗陶罐(谷中仅有的几个完好器皿之一)盛水,将盐土倒入搅拌,待泥沙沉淀后,将上层的浑浊卤水小心地舀到洗净的大片树叶或薄石板上,利用日光曝晒。
过程缓慢且效率极低,第一次尝试得到的只是一层薄薄的、带着杂质的灰白色晶体,尝起来依旧苦涩,但那份确凿无疑的咸味,足以让所有参与者和围观者欢呼雀跃。这意味着,他们不必完全受制于外界,有了一条能够自己生产生命必需品的途径,哪怕它还很粗糙。
“继续改进!”胡汉鼓励道,“尝试用多层细麻布过滤卤水,收集不同地方的盐土比较,找到含盐量最高的。我们还需要制作更多、更浅的晾晒容器。”他知道,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,但方向对了,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经验的积累。
就在谷内为这微小的突破而振奋时,负责在谷口矮墙上轮值的王栓,发出了急促的预警信号——不是胡人骑兵那种令人心悸的马蹄声,而是远处林间出现了不止一个、正在小心翼翼靠近的人影!
“戒备!”张凉的低吼声瞬间传遍营地。男丁们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,抓起身边的棍棒、柴刀,按照平日操练的位置,迅速在矮墙后集结。妇孺则被示意退往后方新建的木屋区。
胡汉快步登上矮墙,与张凉并肩望去。只见林边稀疏的树木后,影影绰绰地出现了大约十来人,同样是衣衫褴褛的流民打扮,但与之前杨茂一家孤零零的状态不同,这些人虽然面有菜色,但行动间似乎有些章法,手中也拿着五花八门的“武器”——锈蚀的叉子、削尖的木棍,甚至还有一两把看起来像是制式但破损严重的环首刀。
他们停在弓箭射程之外(虽然谷内目前并无真正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