则是讨论了一个很老的议题:汉室江山,代有忠良。
汉室江山,的确是代有忠良,中国漫长的历史上,有太多太多的火炬,他们照亮着后来者的路。
但陈准在杂报上,则认为,忠良的数量是有限的,仁人志士,无论何时,都是少数中的少数,这些仁人志士,一旦消耗光了,大明亡了,天下也就亡了。
陈准谈到了宋末元初,南宋末年的忠良耗尽了,朝廷亡了,天下也亡了,无论是文天祥,还是陆秀夫,他们临死前都是绝望的,在他们看来,亡于胡虏之手后,再闪电般归来的可能,微乎其微了。
而他们的慷慨赴死,就是为漫长的中国文明,留下最后的体面,这个文明不能如此耻辱的死去。
文天祥被四次劝降,忽必烈甚至许诺了宰相之位,但文天祥仍然慷慨赴义,在文天祥看来,中国文明历经数千年,他要给这个辉煌鼎盛,缓慢落寞的文明,画上一个句号。
而后陈准又提到了元末明初,他提出了一个十分可怕的拷问:所有人都以为每个乱世都会有个朱元璋横空出世,但如果再逢乱世,没有这类的人杰,横空出世,又该如何?
日月幽而复明,这真的太特殊了,在陈准看来,这其中的偶然性,实在是太大了,就是让朱元璋再来一遍,他自己恐怕都不敢保证可以成功。
从其他地方的经验而言,文明亡了,就是亡了,就像人死了,活不过来。
如果没有朱元璋,怎么办?
如果看魏晋南北朝的历史,就会发现,乱了这四百年,就是缺少一锤定音的人物,不是没有英雄豪杰,皆是鼠辈,但每次都差了点意思,这一差,就差了三四百年。
陈准从心里不认同‘时势造英雄’以及没有朱元璋也有李元璋、陈元璋的说法,因为魏晋南北朝、五代十国,都是乱了那么久,怎么就没有等到结束乱世的英雄人物?
罗马都亡了那么多年,怎么没见罗马的朱元璋,闪电般归来?
如果没有朱元璋,其结果定然是,如同太阳永远不会再升起,大地将永远堕入永夜的地狱之中。
如何培养足够多的仁人志士,培养足够多的忠良,是万历维新进程中,必须要考虑的问题,一个不证自明的事实,那就是大明江山,是靠脊梁撑起来的,而不是靠馁弱之徒,这些人除了会投降之外,别无作用。
“他这是嫌朕管的不够宽?”朱翊钧看完了前半段,深以为然,看到了后半段,觉得陈准这个人,得了便宜还卖乖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