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实践。
陈准作为大学堂的学正,他有的时候,都觉得自己教的这些东西,这些学子们,真的能用得上吗?显然绝大多数都用不上,缺乏实践对认知的修正,读的书越多,越会变成贱儒。
人要做正人,那就要有正确的思想,而这种正确的思想,对世界的了解,只能通过实践去建立,脱离实践活动的任何经验和思潮,都是无法指导一个人安稳的度过一生。
缺乏实践的教育,最终的结果,就只是培养清谈之徒。
人的价值观形成,是从精神到物质,再从物质到精神,再从精神到物质,这个过程缺一不可。
人们从师长、父母、亲朋学到的那些未经证实的经验,要到实践之中,要到物质的社会中去检验;在实践中检验修正自己的认知、道德准则,逐渐知行合一;而后再根据修正后的经验,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。
人生是一场修行,这是一个人灵性形成的过程。
一旦缺乏了实践,就只是精神到精神,那全都是凭空臆想,毫无用处的同时,危害无穷。
比如陈准就谈到了非常具体的问题,松江府存在的极端自由派,这些极端自由派,那是追求自由?那追求的是没有任何人、事、规则可以限制、约束他,他想做什么都可以做什么。
那不是自由派,那是想做上帝!
这种狗屁不通的极端自由派,朝廷居然还允许他们存在,简直是简直了!
随着社会复杂程度不断增加,还这么放纵下去,大明迟早走了胡元的老路,以宽纵亡天下。
张宏不是很确定的说道:“他的意思就是朝廷管的不够宽,以前是真的无能为力,但现在朝廷确实管的不够严格,比如他提到了私塾,朝廷确实没有制定详细的制度,管理约束这些私塾。”
“其实说的有道理,朕就种个树,这些贱儒,居然要朕关了胜州厂,关了西山煤局,朝廷供煤一斤六文,他们要是供煤,怕是一斤三百文了。”
“嘴上全都是道德文章,心里全是生意。”朱翊钧其实觉得陈准说的还挺有道理的。
有的时候,也不能太放纵风力舆论,根据万士和的回音壁理论,任由这些风力舆论裹挟,会塑造出畸形的社会共识,这不是万历维新想要的结果。
朱翊钧打算让礼部议一议,再做决策。
其实不光是陈准看到了这样的问题,礼部最近也注意到了松江府这种在金钱异化下,逐渐有些畸形的舆论场。
是否要下场干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