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被特别宽宥的,被皇帝亲自捞出来的人,就因为他为穷民苦力张目,为穷民苦力说话,只要他作为士大夫,还愿意为百姓讲真话,这份圣眷,就不会撤回。
后半段他提到了他认为,朝廷做的不到位的地方。
第一,就是对风力舆论的管控,实在是太松散了!
到现在,大明建国两百年了,江南还普遍存在着‘止投献’的风力舆论,似乎只要给朝廷效命,就是阿谀奉承之徒,是谄媚软骨,比如万士和,明明贡献很大,就因为媚上,风评很差。
这种不忠于朝廷、不忠于大明、不忠于江山社稷,对抗朝廷、对抗王命、对抗大明发展只求一地永远荣耀的风力舆论,居然还能如此光明正大的存在,简直是没有天理了。
松江府富起来,是朝廷开海政策的鼎力支持,是九省之地的供养,而这些松江府的势豪们,吃饱饭才几天啊,就开始称呼外地人为乡毋宁,甚至还想尽各种办法偷税!
连孙克弘的儿子孙承志,都受到了这种风力舆论的影响,朝廷要种树,孙克弘愿意纳捐,孙承志说什么自家银子,凭什么给万里之外,永生不见之人?
朝廷不管,任由这种风力舆论发展下去,任由金钱异化这么不停的腐蚀下去,忠良也变成了不忠不良之人。
第二,朝廷对教育的管理,实在是太松散了!
诚然,在和平的情况下,要对付读书人确实不容易,而且朝廷似乎在有意收紧教育,比如申时行搞得忠诚度大审查和大学堂严出,可力度,完全不够。
止投献这种风力舆论的存在,就是因为大明的私塾极其普遍,到现在,大明朝廷都没拿出行之有效的制度,来管理这些私塾,任由这些私塾培养的清谈之徒,胡言乱语。
最近松江府弥漫了一种风力舆论,既然皇帝要在西北种树,是为了天道自然,那为什么不把挖煤的胜州厂、烧煤烧焦的西山煤局直接革罢?!
这样一来,京师就没有煤烟了!两难自解。
但这些只知道清谈的贱儒,根本就没想过,没了胜州厂,没了西山煤局,大明人烧什么,用什么生活?树都被砍的差不多了,没有树,没有木柴,再没了煤,烧什么?
为了天道自然这种事,把西山煤局、胜州厂毁了…这种脑子有病的风力舆论,居然能够在松江府大行其道,这些个贱儒,别说从事劳动、参与生产了,就是连饭是怎么做的,恐怕都不清楚。
第三,朝廷的教育有大问题,过于注重理论,缺乏了足够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